四川,画山绣水、物华天宝。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这里的山川逶迤,钟灵毓秀。四川,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亚欧板块交接印度洋板块,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强烈,加之华西雨屏极端气候,致使各类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源自军人,成就“铁军”硬核
在四川有这样一支敢于和地质灾害斗智斗勇的地矿铁军——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地公司)。
华地公司脱胎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93支队,在峥嵘岁月中承揽了祖国西南地区水文地质普查任务。1983年集体转业后,整体改编为原地质矿产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1999年,根据地矿部属地化的要求,划归为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四川省地矿局)管辖。2001年初,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四川省地矿局党委决定,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与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并,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白水河特大滑坡治理工程现场
四十六载,人民军队的基因传承,地质队的专业素养,成就了华地公司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一批批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团队,形成了华地公司坚不可摧的“硬核”。华地公司先后承担了一系列急、难、险、重的勘查、设计、规划、施工任务,保护人口数十万人,保护资产约50亿元。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表彰,无愧地质战线上的铁军称号。
应急抢险 冲锋陷阵
华地人的必修课,就是与时间赛跑。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华地公司火速组织起3支应急调查突击队,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连续翻越了夹金山和梦笔山,穿越“古尔沟峡谷”生死线……汶川地震灾区的群众,看见华地公司的队员来了,激动高呼:“地质队员来了,就是救命的来了。”短短几天时间,华地公司就排查出各类地灾隐患点1077处,紧急转移疏散群众11.58万人。
2007年6月24日,茂县叠溪镇发生特大型山体滑坡,华地公司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担负起了应急调查和抢险救援专业监测预警、评估任务。无人飞机、高清遥感、地质雷达、GNAA系统,空天一体,集束发力。为了查清山顶的灾情,指挥部特别组织了一个“尖刀班”。但山高坡陡,险象环生,最终成功登顶的,只有华地公司的队员,他们传回的图像,为指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由于华地公司在“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4·25”尼泊尔(日喀则)地震、“8·8”九寨沟地震、“6·17”长宁地震等历次地震中不畏艰险深入灾区,发挥专业优势,开展震后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和抢险、监测、勘查设计、施工等工作功勋卓著,被授予四川省省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队。
全域防控 科学治灾
四十六年的磨砺,华地公司对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防治,都能够做到水来土掩兵来将挡。
四川省宣汉县,亚洲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所在地,也是神秘而灿烂的巴文化发祥地。2004年9月5日,该县遭受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6500万立方米的特大型岩质滑坡,堵江回水形成堰塞湖,淹没大量房屋,1.6万人无家可归。华地公司临危受命,创造性运用了“地下排水减压+前缘支挡防滑+坡面平整防渗+耕地林地复垦”的综合治理方案。经过100多天的艰苦鏖战,成功将滑坡恶龙牢牢缚住。
2010年8月13日,汶川地区暴雨频发,导致多条特大型泥石流集中暴发,一柄柄达摩克里斯利剑,似乎要将刚刚涅槃新生的汶川映秀拦腰斩成三截。华地公司勇担重任,参与了五大泥石流的勘查设计治理。可以说,一次性承担如此数量、如此规模、如此急难险重的地灾勘查设计治理,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红椿沟、烧房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是业内公认的世界级难题。施工风险之高,难度之大,专家巨擘们无不叹为观止。针对最大坡降达到80度的烧房沟泥石流,华地人采取了“上游谷坊群截水归流稳坡、中游桩板墙排导槽固沟压脚、下游格栅坝梯级锁滑”的治理方案;而对于红椿沟泥石流,华地人则采取“分级拦挡、固源调淤、固床排导”的治理方案。两大泥石流工程竣工,为保护映秀人民的新家园,筑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树立了特大型泥石流治理工程的科学典范。作为科研教学野外基地,前来观摩学习者络绎不绝。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特大型山体滑坡应急抢险处置现场
华地公司承担的七盘沟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创造了两项“四川之最”、一项“全国之最”。1号坝高25米、长181米,刷新了全国泥石流治理工程拦挡坝长度最长、规模最大的记录。
九寨沟,号称人间瑶池。在灾后重建、景区隐患点治理中,华地公司积极探索景观生态修复保护的新技术新方法,既消除了隐患点,又保持了自然风貌,还形成了新的游览点。如果说以前的地质灾害施工是在废墟中重建,那么这次施工就是在珍宝上雕刻。华地公司的妙手回春,使“补妆”后的九寨沟真正实现了“一切磨难都是修炼,一切毁灭皆是创造”的华丽重生。
科学监测 准确预警
华地公司不仅承担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勘查、设计、治理,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也敢为人先,是全省最先开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的地勘队伍,凭借精准的监测服务和可靠的地灾监测系统,为临灾响应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守护了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华地公司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是由各类型的一体化监测站设备、4G/5G移动通信传输系统、地质灾害监测应用平台及数据库系统和配套的基础设施组成。经过多年的尝试与摸索,拥有丰富的地灾专业监测经验,近年来为地质灾害防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0年8月映秀保卫战中,华地公司建立了全省第一个泥石流自动化监测预警站,准确预报出大规模的泥石流即将发生。
当刺耳的警报响彻山谷,2000多名抢险救灾勇士,紧急有序撤离,安然无恙。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后,华地公司承担的《九寨沟景区地灾专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九寨沟景区及当地政府设计了多级、多层次的立体化专业监测预警手段,全方位保障景区安全。在2018年四川省石棉县60年一遇强降雨中,华地公司作为正在石棉县开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的技术单位,提前预警并成功转移“6·26”蟹螺藏族乡大湾村解放沟泥石流危险区42户110人、“7·29”丰乐乡蜡树村狮子岗滑坡危险区8户28人等,避免了人员伤亡。
华地公司实现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让地质灾害不再突如其来,做出了不懈努力。2020年8月21日3时20分左右,雅安市汉源县富泉镇中海村6组境内突发滑坡,为了保障现场抢险施工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的要求,华地公司立即调遣地灾领域的精兵强将,携带边坡雷达等专业设备开展专业监测昼夜工作,成功预警一次滑坡、二次垮塌灾害,因预警及时,未对现场人员、设备造成损害。
2020年8月,华地公司完成了自然资源部2020年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普适性设备试点——丹巴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普适型设备试用服务项目。该项目开展多参数综合预警模型的研究和预警阈值的精细化研究工作,将助力打通“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科学管理”的高速信息通道,助力建立省、市、县“分级负责+动态调度+现场核实”的监测预警体系,实现监测预警与响应处置闭环管理。
科技大厦 人才为基
如果把一个单位的科技比喻为大厦的话,那么能让这个大厦永远不倒的就是科技人才。40多年的地质灾害防治淬炼,华地公司积累了大量地灾防治经验和技术成果,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技艺精湛、技能高超和创新有为的高技能领军人才。目前,公司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拥有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专家100余人和技术骨干300余人,3人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为“四川省青年科技人才”,同时,公司拥有完备的专业技术人才体系,具有地质灾害防治、遥感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三维建模等多专业协调配套、综合防治的专业人才系统。
公司传承了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赢得了“地矿铁军”的美誉,先后荣获“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称号;五次被评为“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荣获中央组织部等4部门颁发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
有了人才,科技创新就有了能源。华地公司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推动产学研互动,先后成立了“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地矿局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创新工作室”“九寨沟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中心”, 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多个地质科研创新平台。
华地公司长期专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技术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曾经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100余项。凭借着在地灾防治领域强大的影响力,华地公司担纲领衔,牵头与国内十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技术与应用》展开联合攻关。先后编制了泥石流、滑坡、落石防护等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规范和技术指南10余项,参加起草《滑坡防治设计规范(GBT 38509-2020)》;荣获多项地质灾害勘查设计优秀成果;出版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专著1本、发表论文30余篇,在SCI、中文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批实用专利两项。凭借卓越的专业技术,单位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0余项。
在传统地质工作基础上,近年来华地公司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在空天信息化、区域性地表形变监测、地上地下三维建模等领域加大投入,组建团队,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拓展业务范围。
目前,华地公司在光学遥感、三维摄影测量、合成孔径雷达(InSAR)、激光雷达(LiDAR)、无人机航测、地面监测等技术方面都有较好的应用,在对目标区域的快速应急响应、多层次多时序立体观测方面建立了成熟的技术体系,拥有丰富的经验。未来,将在地质灾害自动识别、预判方面,以及平台自主研发方面进一步拓展,发挥地质科技创新驱动和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华地公司总经理曹楠表示,在这场防灾减灾的宏大体系建设中,需要我们地质人用使命去敲响生命的警钟,需要我们用最“硬核”的技术力量去保卫人民群众的财产不受灾害的侵犯。这是初心的使然,更是时代的召唤。
(信息来源:中国矿业报网,中林设计整理,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