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对我国地勘事业的布局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从当前国有地勘单位层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公益性和商业性勘查的分类。第二,为打破国有地勘单位对地勘工作的垄断、促进技术人员走向市场进行制度准备。
(一)全国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国土资源部《国有地勘单位分类改革调查报告》指出,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23个省基本完成了国有地勘单位的分类工作,得到各省编办的批复,8个省区的国有地勘单位未完成分类工作。未完成分类改革的省市有辽宁、吉林、内蒙古、青海、江苏、西藏、广西、上海8省市。
已完成的407家地勘单位分类中,划分为公益类地勘单位的比例高达93%。其中:公益一类124家,占总量的30.5%;公益二类有257家,占总量的63.1%;生产经营类13家,占总量的3.2%。
2015年全国地勘投入共326.1亿元,财政资金164.5亿元,社会资金161.6亿元。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定位,公益一类不从事生产经营类业务,公益二类可从事部分生产经营类业务(应该不能超过50%)。当前选择公益类单位的比例如此之高,财政资金将面临极大的不足。吊诡的是,由于选择从事生产经营类的单位极少,社会项目将无单位来干。考虑到大多数单位是为了躲避行业低谷才选择公益类,最终出现相反局面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讽刺。
由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由各省实施,另外8省尚未完成分类则可能提供新的可能性。当前内蒙正在推进一条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的改革道路,辽宁地勘单位改革从公开信息看也是这条道路。希望这8个省市都走出一条不单单是进行分类改革、有创意有未来的新道路来。
(二)逐步打破地勘单位资质垄断,为独立地质师制度作辅垫
2015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正在逐步打破国有地勘单位对地勘资质的垄断,渐进将地质勘查工作完全推向市场。
2015年10月国务院(国发[2015]58号)文件取消了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矿山储量年报编制、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编制等9项资质要求。
2016年2月国务院(国发〔2016〕11号)文件取消了矿产资源开采报告编制的资质要求。
2016年4月国务院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等地试行。取消了除金矿、铀矿、油气、稀有稀土勘查以外其它矿种勘查资质要求。一年以后,这四省市将总结“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经验教训,向全国推广。
可以说,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出台为标准,全面取消地质勘查各阶段工作的资质要求只差最后一脚。
非常应景的是,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勘查协会2016年工作重点明确提出,探索“注册地质师”制度,推进个人信誉与行业诚信有机结合。
未来几年,如果我们看到传统地勘单位消解和独立地质师风行天下不需要太感到意外。
(信息来源:中国矿业网,中林设计整理,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