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就新疆如何推进新一轮“358”地质找矿计划战略实施专访了新疆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任辉。
新疆总面积约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6,边境线长5700多公里,约占全国的1/4,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有16个通关口岸,区位优势独特。新疆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
说到新疆的矿产资源情况,任辉如数家珍:新疆不仅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量储量大,而且铁、铜、镍、金、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矿产也蕴藏丰富。
关于如何加强协同配合,落实责任,全力推进新疆新一轮“358”计划战略,任辉从五个方面向记者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探索新一轮“358”计划实施新模式
任辉介绍, 2008年开始实施“358”计划战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部区合作,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举全国国土资源系统之力,大力度全面实施了3000余个项目,全国有20多个省市区259家地质地勘单位、400余家水工环灾等工程施工单位,40余家科研院所、10多所专业大学和2万余名地质地勘业务人员参加了“358”计划战略的实施,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6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在乌鲁木齐市正式签署了新一轮“358”计划实施的合作协议,开启了新一轮“358”计划实施航程。
“要充分发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领域的专业化、现代化优势,充分利用新疆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国家向西开放‘桥头堡’的特点,把新疆作为全国地质调查、找矿战略突破行动、‘三深一土’、科技创新等工作的主战场之一,进一步深化全面合作,探索‘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358’计划战略实施新模式。”任辉解释说,要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和新疆国土资源厅系统的业务、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好新一轮“358”计划找矿工作办公室、技术指导委员会和整装勘查办公室等机构优势,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358”计划顺利实施。
任辉还提到,要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及基金引领与衔接功能,推动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市场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矿业权制度改革对矿产勘查的调控作用,加快解决市场壁垒、“圈而不探,探而不采”等问题,确保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的勘查工作快速有效推进,进一步创新“企业独自勘查、合作勘查、退让勘查”等多种勘查模式;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功能优势,全力服务地质地勘“走出去”战略实施。以实施新一轮“358”计划为契机,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战略,设立联通中亚五国、西北五省,互通四大国际矿业权交易平台的新疆乌鲁木齐国际矿业交易平台,加强资源信息与交易平台建设。按照“产权明晰、规则完善、调控有力、运作规范”的要求,形成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整装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新机制,搭建起矿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矿企与矿企之间、矿企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和国际矿业合作新平台,推动西部地区与国内外矿业部门、大企业集团的沟通交流,实现矿产资源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快形成现代国际矿业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地球化学、深空对地观测、深地探测等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和新疆的区位特点,围绕地质科学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矿业投资与产能合作等领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周边国家开展多边、双边合作;及时发布地质矿产和地质灾害信息,服务地质找矿和灾害防治,引领国内地质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地质矿产调查、“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学合作与交流及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使新疆成为国家面向中亚、西亚地区地学国际合作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地。
扎实做好“358”计划成果推广与应用
任辉表示,按照新一轮新疆“358”计划要求,扎实做好已形成的成果和经验的推广与应用,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合作平台,探索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项目组织运行体系,形成成果推广与应用的实用机制和常态化体制。
对此,任辉表示,将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大力度推进能源资源调查与勘查。围绕国家能源资源战略部署,加快石油、天然气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积极开展页岩气、地热、油砂、油页岩、干热岩等非常规能源地质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加强砂岩型铀矿地质调查和评价工作,扎实开展优质煤、特种煤与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查开发。
二是进一步大力度推进战略性新兴能源资源及大宗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加强钾盐、石墨、锂、铷等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查,形成多处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持续开展锰、铜、镍、铅锌、金等大宗矿产资源的地质找矿工作,重点开展甜水海、玛尔坎苏等9个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的勘查,形成3~5处锰、铅锌、铜、金的勘查开发基地,构建国家西部地区新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
三是进一步大力度推进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与深地资源找矿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阿尔金山成矿带及南疆地区等1∶5万基础地质、矿产地质调查,划分、圈定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解决制约找矿突破的基础地质问题。推广应用“攻深找盲”方法技术,解决制约深部资源勘查开发的重大地质理论问题和技术方法问题,构建典型矿区深部资源勘查开采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实现典型矿区深部地质找矿新突破。
四是进一步大力度推进水文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调查。开展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寻找新的水源地,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切实提升典型缺水区地下水环境管控水平。开展重点地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划定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风险区,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强化应急预案管理,落实风险管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矿集区、整装勘查区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提出合理开发建议,不断促进绿色矿山建设。
全力推进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
新疆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试点是落实能源供给革命的一项具体措施,是全面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拉开了油气上游市场化改革的序幕。
任辉指出,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做好第二轮油气区块竞争出让的各项准备工作,激发市场活力,让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的企业进入油气勘查开发领域;二是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进一步用好地方政府的力量,帮助企业协调好土地征用补偿、项目环境评价、火工产品使用、作业水电道路等方面工作,排除困难,为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保驾护航;三是加大对油气区块的督查力度,做好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力争优选更多的靶区,提供更多有前景的油气区块向社会出让;四是继续通过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加快油气勘查开采,让地方在推进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实现共享发展;五是探索建立适合油气勘查开采特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探矿权竞争性出让制度,加快构建部省两级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油气监督管理制度。
任辉提出,按照国家“改革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建立国家矿业投资基金,弥补矿业资本市场不足,扩展风险勘查和矿业发展融资渠道”的地质勘查基金改革要求,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建立一个“中央投入+自治区投入+大企业投入”的良性循环模式,设立新疆地质勘查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新疆地质勘查投融资平台,并设立油气勘查基金,煤炭、煤层气、页岩气勘查基金,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基金三个专业地质勘查基金,加快勘查与开发新矿种矿权。条件成熟后,将这些新资源矿权依法出让,依次循环,科学运转,不断加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力度。
“围绕矿业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落实禁止和限制设立探矿权、采矿权的有关规定,强化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任辉指出,进一步扩大矿业权竞争性出让范围,除对国家财政全额出资项目探矿权以申请在先方式出让和协议出让等特殊情形外,对所有矿业权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严格限制矿业权协议出让,完善矿业权有偿占用制度,合理确定矿业权占用费收取标准,建立累进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保护区矿产资源储备制度,为加快自然保护区内已设矿业权处置提供依据。
努力打造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创新方面,任辉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国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大会暨纪念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学术研讨会的精神和要求,把握经济新常态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契机,充分用好用活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和已经建立的地质找矿科技合作平台,加大与周边国家矿产土地资源领域科技创新交流力度,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多层次、多功能”的科技创新体系,注重以项目为抓手,以资源为依托,以“政产学研”为手段,找好共同合作推进的着力点和载体,加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力度。”
对此,任辉具体谈到,一是在土地、油气、煤炭、煤层气、页岩气、铀、铅锌、铜、钾盐等资源高效利用与开发等方面联合申报,力推一些项目进入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二是在国家“三深一土”资源开发与研究的重大专项中,争取将南北疆地质构造和成矿规律研究等一些重点项目申报进入“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三是重点围绕南疆地区开展综合地质调查工作,支撑南疆地区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开展乌鲁木齐、喀什等中心城市地质调查,查明国家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基础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形成西部城市地质调查与地下空间应用典型示范。
(信息来源:中国矿业网,中林设计整理,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