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具有特殊性,会在不同程度上扰动原有生态平衡。因此,矿业企业在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员工权益责任、市场效益责任等内在责任之外,还需要承担环境保护、资源效益、社区发展等外在社会责任。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矿业企业应该全面执行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通过建设绿色矿山有条不紊地推进矿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矿业企业履行资源效益责任,必须探索如何避开“矿竭城衰”的命运。资源是维系矿山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应该注重节能减排、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有效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管理模式;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多角度、多方面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有效地进行尾矿资源的二次开发,并推进共伴生矿和低品位矿综合利用;节水节电节约材料,引进低耗能高产出的机器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把节能减排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矿业企业还应承担环境效益责任,实行清洁生产,减少“三废”排放,认真落实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使矿区及周边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重视矿山地灾防治工作并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水平达标。
在社区发展责任方面,矿山在生产过程应该及时调整影响社区生产作业的行为,与当地社区建立磋商和协作机制,共同应对损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例如:做好资源补偿、拆迁补偿等工作,支持慈善事业,积极开展捐资助教、兴修水利、铺设公路、扶贫济困等活动。
从实践来看,矿业企业履行的外部责任与矿业领域正在积极开展的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应统筹兼顾,因势利导。社会责任的履行是绿色矿山建设推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矿业企业要将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社会责任融合起来,真正实现“建矿一处,造福一方”,寻找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一方面,制定矿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矿业企业应该将社会责任纳入自身的发展战略,有一个清晰的行业定位以及准确的行业发展目标,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社区和谐、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责任战略规划的指引下,明确具体工作任务、进度和措施,积极稳步推进,分阶段、分步骤完成,推动形成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主体,统筹绿色矿山建设与和谐矿区建设的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一方面,完善社会责任评价和监督体系。具体包括,要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与监管办法,不断完善制度,使矿业活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同时,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先进,限制和淘汰落后,以保护和促进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方面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还要增强社会责任履行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对于责任报告,应该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联系方式也可向公众开放,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采众家之长,使社会责任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此外,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谐共赢机制。建议政府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协调解决好矿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各种问题,建立社会责任奖罚机制。对于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企业,从资金、政策、税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资源有偿使用费方面予以减免;同时规范行政行为,制止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各界应该热情支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带动周围更多的人参与社会责任工作。
(信息来源:中国矿业网,中林设计整理,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