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矿模型是在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体)的地、物、化、遥诸方面信息显示特征的充分发掘及综合分析,从中优先出那些有效的、具单解性的信息作为找矿标志,并在确定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的最佳组合后才建立起来的。因此,建立找矿模型需要全面系统的地质研究成果性资料,具体包括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推断解释的各种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找矿模型分为、地球化学模型等。也有学者据建立找矿模式所使用的资料和种类、找矿的方法手段及当前的地质找矿理论研究现状,认为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型:
经验找矿模型
这是地质勘查工作中普遍使用的找矿模型。这是在地质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加强对找矿标志及找矿方法的经验总结而建立的。在地质找矿中,人们其实有意或无意地在运用这种模式。
物理找矿模型
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是勘查目标物及其周围地质、地球物理现象综合在一体的结果,其常以图表的形式表示。它仅对地质体及其相应的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和综合,一般仅涉及地质体形成的内在机制和成因上的相互关系。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发挥了地球物理探矿的优势,把地球物理和地质模型结合为一体,以解决成矿预测和普查找矿中的矿与非矿异常和矿床定量物性参数的推断和估算问题,从而减少物探异常的多解性、提高找矿效果。
化学找矿模型
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是将已总结的地球化学标志与矿床地质特征融为一体,并用图表或文字表达出来。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应突出矿体不同部位的指示元素分带特征及其与地质体之间的联系,以指导同类矿床的勘查工作。
综合找矿模型
上述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以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都是单一的找矿方法和地质相结合的产物,不可避免地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及片面性,只有将各种找矿方法与地质研究进行综合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区分矿与非矿信息、推断和识别隐伏矿床或盲矿床的存在与否,更好地指导预测找矿工作。?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是将各种找矿方法获取的矿化信息及其与矿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图表或文字的形式进行形象的表述,其可以是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所有信息的综合,也可以是地质、物探、化探等信息的综合(图)。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建模难度较大,其常常受到资料的丰富程度的限制,但本类模型符合当前地质找矿工作的实际需要,应是大力提倡、重点发展的一种找矿模型。
流程式找矿模型
本类找矿模型以系统论作指导,把整个勘查工作视为一个包含众多子系统的大系统,既强调勘查大系统的完整性,又重视勘查子系统(不同勘查阶段,不同勘查技术方法的途径等)的独立性及相互依赖性,既重视勘查工作的循序渐进性,又充分考虑到找矿工作不同阶段在控矿因素、找矿标志、找矿方法上的差异性及特殊性。国内外有关这方面已建立的较有影响的具体有赵鹏大院士池顺都教授的“5P地段”逐步逼近法、熊鹏飞教授的勘查模式、前苏联的“预测普查组合”和美国的“三部式”找矿模式等。(来源:百度百科 中林设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