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在京召开发布会,通报英国政府正式受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通用设计审查(GDA)的具体情况。
据中广核新闻发言人黄晓飞介绍,GDA是华龙一号落地英国的技术前提, 中广核已与法国电力集团(EDF)组成合资公司——通用核能系统有限公司,负责开展华龙一号GDA工作。
华龙一号GDA首席技术官毛庆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华龙一号GDA将以防城港3号机组为参考电站,力争5年完成。他还透露,中广核英国项目整体盈利可期,“收益率目前不好透露,但不会亏损。”
中广核英国项目实质性落地
黄晓飞在发布会上坦言,中广核在2016年实现出海路上历史性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去年9月,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一揽子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中广核真正进入老牌核电国家,同时,这也是我国首次通过市场竞争拿下的核电项目大单。黄晓飞还透露,上述英国核电项目公司的股权交割,及资本金注入,已于签约日当天完成。
英国项目迎来实质性落地。1月10日,英国政府发布声明称,正式受理华龙一号“通用设计审查(GDA)”申请。据了解,通用设计审查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落地英国的技术前提,主要针对新建核反应堆设计通用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这两个领域分别由英国核能监管办公室(ONR)和英国环境署(EA)负责。
毛庆直言,通过英国核安全监管审查难度颇大。他介绍,英国核安全监管审查理念与中国、美国及欧洲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其核安全要求并没有固定的标准或者限值,而是需要被审查方证明其设计满足合理可行尽量低原则、最佳可行技术原则以及最佳实践原则。“美国的AP1000技术在通过美国监管当局审查的情况下,仍然被提出几十项改进意见,至今仍在审核,可见其难度之大。”
与高难度相对应的,则是可观收益。毛庆认为,GDA的启动,意味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落地英国布拉德维尔项目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这也将提升华龙一号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华龙一号的国际市场开发。
面对项目的高难度与广阔的市场蛋糕,中广核方面宣布,将以广西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为参考电站开展GDA,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
毛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了中广核将GDA定在5年的逻辑。在他看来,GDA在技术上不存在颠覆性可能,同时,中广核此前已经与英方在深圳就相关事项进行交流,双方在概念上已达成基本一致。“应该还是会在安全、环保、安保等方面有所调整,会有所成本,但时间基本可以控制在5年左右。”
同时,毛庆表示,基于英国政府给出了合理的电价,整个项目在盈亏线以上。但对于收益率,他则连称不好透露。
各部委助推央企出海
实际上,不惟中广核,其他央企在“走出去”上也收获颇丰。国资委研究中心专项工作组组长王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粮、中石油等央企在“走出去”上都有较好表现,中广核在央企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排名标准基于央企效率、出海规模、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除了英国项目,中广核“走出去”在其他项目也捷报频传。在2016年3月, 中广核与捷克能源集团,在布拉格签署协议,明确了双方在核能领域、风能及太阳能等的合作。此外,其与马来西亚的合作也在同时推进。截至目前,中广核在海外的清洁能源控股在运装机总量已近千万千瓦,成为我国在海外电力装机容量最大的企业之一。
对于各大央企竞相出海的逻辑,王绛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央企出海能助其在全球配置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则是配合政府的各项战略和倡议,这在“一带一路”上体现得比较明显。他还提出,走出去也有利于各大央企在各自产业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
王绛透露,各部委也将继续出台政策支持央企出海。对于未来央企出海态势,王绛认为绝对量还是会有进一步提高,但强调,各大央企出海将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
中广核频频出海,或也与国内用电增速趋缓直接相关。用电增速趋缓带来的则是核电利用率下降,而低利用率带来的则是低收益。
不过,核电利用率下降的问题或已出现转机。黄晓飞透露,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已于日前表示,核电消纳管理办法即将发布,方案会设置公式,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实现核电多发满发。
核电利用率得到保障将助推中广核业绩,海外战略也将进一步实施。黄晓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2017年,中广核“走出去”以及在新能源、核燃料板块,也都将会有重大新闻发生。
(信息来源:中国矿业网,中林设计整理,转载注明出处)